
午睡不規律 早逝風險高
資深編譯 彭馨儀:「美研究:睡太多 中風風險 25%,睡到太陽下山? 午休最多半小時,睡午覺狂補眠! 慢性疾病風險增,銀髮族小睡片刻 延緩腦細胞退化,日夜顛倒作息不規律 早逝風險高,。」 美國研究顯示,午睡可能導致中老年人的早逝風險增加。長時間的午睡可能使中風風險增加近25%。醫生針對8萬6千人平均63歲,追蹤11年研究,最新發表,他們白天午睡時間平均約24分鐘。共有5189人(約占總人數的6%)不幸離世。研究團隊發現,午睡經常太久、午睡時間不規律,有時多有時少,或是接近中午就開始午睡,一睡就很久,這3類人士面臨早逝風險比較高。

早餐很重要!活化腦細胞這樣吃
今天有吃對早餐嗎~還是跳過早餐,直接吃午餐呢~日本大阪大學,與國立癌症研究中心,針對8萬名沒有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病史的日本民眾,追蹤15年發現,完全不吃早餐的人,比每天吃早餐的人,罹患腦出血的風險增加36。

費力運動只要1分鐘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
立足台灣 拓展國際視野。把時間交給資深編譯 彭馨儀。

冰淇淋甜蜜陷阱 超加工食品致發炎
你常吃冰淇淋嗎?小心你的腸道健康,可能正掉進冰淇淋的甜蜜陷阱中。CNN的健康專題在討論常吃高科技冰淇淋,可能會傷害我們的腸道免疫系統。

走路也能消脂!快慢調節減少負擔
立足台灣 拓展國際視野。把時間交給資深編譯 彭馨儀。 資深編譯彭馨儀:「健走可快可慢 輕鬆消脂別再久坐,速度緩和時間拉長 甩掉腹部脂肪, 代謝率降更難減重 慢速健行強身,快慢交替訓練心肺 感受燃燒脂肪, 。」

早餐太晚吃 打亂作息更難瘦
立足台灣 拓展國際視野。把時間交給資深編譯 彭馨儀。 資深編譯彭馨儀:「進食時間有學問 喚醒身體一天活力,空腹太久更易肥胖 飢餓難耐胡亂吃,早餐別太晚吃 打亂生理時鐘更難瘦,晚餐盡量早吃 消化排空睡眠好品質,細嚼慢嚥有根據 避免過多熱量攝取,。」

哈欠連連健康警訊 心血管疾病風險增
你有沒有經常打哈欠呢~美國睡眠醫學學會指出,打哈欠雖然是正常的生理反應,但是常常打哈欠,是白天嗜睡的現象,可能是嚴重睡眠不足的紅燈警訊。如果持續密集打哈欠,甚至一口氣連打5個、6個哈欠,那你可能就不只是單純疲勞,要注意自己正面臨3種重大疾病的威脅。

倒退攄!另類復健增強肌力
有沒有聽過逆步行?就是倒著走,每天倒退走路15分鐘,持續4個星期,就能舒緩背痛、膝蓋痛,如果還能在斜坡倒者走,更能緩解足底筋膜炎的腳底痛。

蛋白質很重要!修復細胞 增肌減重
午安~你有吃夠蛋白質嗎~蛋白質是提供我們人體能量三大營養素之一。CNN的健康專題在探討,如果身體少了蛋白質,你會經常覺得餓。可能吃完沒多久,又會覺得餓或者覺得需要再來一盤點心。這是蛋白質攝取不足最常見的跡象之一。

超慢跑不飆汗 燃燒脂肪強化肌力
有沒有跑過超慢跑?醫學研究發現,超慢跑可以一邊跑、一邊講話還能笑出聲,跑完不但不累,反而心情變好、身體變輕。超慢跑,是由日本福岡大學教授田中宏曉創立,不追求速度和距離,也不要求爆汗。只要一雙鞋,穿著平常衣服。最重要是,願意動,而且還每天動。所以田中教授推廣的是,肥胖的、體能較差的,以及銀髮族,都能超慢跑。

穿襪保暖又保溼 快速入眠睡得久
想要晚上睡得更好嗎~專家說,穿上襪子,幫助雙腳保暖,就能讓我們更快入睡。 有一份研究針對一群年輕男性實驗,發現穿襪子睡覺,比不穿襪子的,入睡時間早了將近8分鐘,睡眠時間多了32分鐘,而且夜間醒來的次數減少。

用餐不可囫圇吞 細嚼慢嚥不易發胖
有沒有算過,自己花多少時間吃一頓飯呢?美國健康專家說,吃太快很容易吃過量,就太飽了。那麼吃多久算吃太快?答案是,在20分鐘內解決一餐就是太快。

微體操保護心肺 增進體內含氧量
我們都知道要做到身體保健就要健康吃、多運動,紐約郵報報導,美國一名護理師,提供微體操方法,習慣做,就能夠幫助我們維護心肺保健。

優質睡眠三部曲─溫度.光線.降噪
立足台灣、拓展國際視野。今天主題、關心您睡得好不好,把時間交給資深編譯 彭馨儀。 資深編譯彭馨儀:「優質睡眠三部曲:溫度.光線.降噪, 睡前遠離3C產品 飲水過量易起夜,午後咖啡干擾睡眠 改安神花草茶,舒眠環境放鬆身心 睡到飽不強求。」

別讓大腦提早退休!坐半小時就要動
您或者家人的工作型態,是不是大多都坐著呢,一天上班8小時,許多人甚至常態性加班,一天久坐肯定超過8小時,這樣真的很不健康。

腰圍知多少?內臟脂肪多 失智症風險高
立足台灣 拓展國際視野。把時間交給資深編譯 彭馨儀。 資深編譯彭馨儀:「腰圍知多少?慢性疾病重要指標,中廣族當心!脂肪累積加速退化,腦細胞受損!代謝異常全身發炎,戒糖少加工!規律運動燃燒脂肪 。」

拒油於千里之外?吃好油才不傷心
你怕吃油嗎? 是不是以為健康就是要少油呢?研究發現,油不等於不健康,少吃油反而會傷心。專家說,與其不吃油、少吃油、亂吃油,吃錯油讓內臟脂肪增加3倍,不如好好吃油、吃好油。

我們與餓的距離? 當心夜食症候群
立足台灣 拓展國際視野。把時間交給資深編譯 彭馨儀。 資深編譯 彭馨儀:「睡前又想吃東西?不一定是真的餓,假性飢餓壓力反應 亂塞零食易失控,我們與餓的距離?細嚼慢嚥增飽足感,填飽肚子眼皮沉?腸胃負擔重難入睡, 。」

起床後務必補水 早餐飲品比一比
每天起床後,第一杯喝什麼?專家強烈建議,睡醒之後務必補水,而且別加糖。英國太陽報,邀請5名不同領域的保健專家,分享每天喚醒身心的第一杯飲品。

春寒料峭小心感冒 跟著長壽醫師喝蔬菜湯
最近,網路爆紅喝蔬菜湯養生,這套模式由一位日本醫師研發的,強調抗氧化,接下來,立足台灣,拓展國際視野。把時間交給資深編譯、彭馨儀。

加工肉壞處 1 失智症風險高14%
吃太多加工肉,研究發現,可能會損害大腦,造成認知能力下降,增加失智風險。美國有超過600萬人罹患阿茲海默症和失智症,2060年新病例數量預計會翻倍。研究追蹤13萬人40年的飲食,發現吃比較多加工紅肉的人,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吃最少加工紅肉的人高出14%。

想健康先戒糖!連醬油也有糖?
你喝不喝飲料~有糖還是無糖呢~自然醫學期刊2025年最新研究說,每年含糖飲料,導致全球新增超過220萬人得糖尿病,以及110萬人有心臟病。

呷健康!地中海飲食蟬聯八年冠軍
新的一年,有沒有想要吃得更健康呢?CNN報導,2025年全球最健康吃是,地中海飲食。

久坐站躺盤點風險 間歇運動守護健康
有聽過,能走就不跑,能站就不走,能坐就不站,能躺就不坐嗎?研究發現這些姿勢,久坐最傷身。

白吐司一片接一片?美剔除健康食品名單
你是吐司控嗎?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,30年來第一次大修正,把白吐司從健康食品名單剔除。

攝取植物性蛋白質 百變豆類料理
許多蔬食入門者 最擔心的就是蛋白質攝取不足 容易影響健康,美國最新版本的飲食指南 告訴大家,別吃紅肉了,改吃豆類 更營養健康,可說是小豆立大功。

一周一次輕登山 增肌減重很有感
資深編譯彭馨儀:「日行萬步還是胖?跟著專家輕登山,郊區小山坡走一趟,增肌減重很有感;規律運動遠離慢性病,延緩關節退化;持續鍛鍊大腿肌肉,反應靈敏不怕摔;輕鬆下坡有撇步,有效運動避免傷害。」

無辣不歡!促進代謝 預防中風
無辣不歡?英國研究可預防中風、促進代謝、緩解鼻塞、降心臟病風險。辣椒素刺激腦部,抑制發炎防退化,別跟腸胃過不去!小辣增添風味,過度辛辣身體當機,失智風險倍增,刺激性食物下肚,消化道發炎加劇。

五大關鍵營養素 年過半百不可不補
資深編譯彭馨儀:「年過半百呷健康,五大關鍵營養素;油品搭配注意溫度,不飽和脂肪酸;九種必需胺基酸,多樣植物性蛋白;豆類營養豐富,深色蔬菜微量元素;菇類促進骨密度,茄紅素蔬菜抗癌。」

全球逾8億人糖尿病 怎麼吃不失控?
資深編譯 彭馨儀:「飲食西化文明病 體重失控回不去?,注意糖分攝取 規律運動健康管理, 半數糖尿病可避免 這樣吃不失控,每餐熱量精打細算 慎防血糖振盪,養成運動習慣 不必逞強日行萬步,半數糖尿病可避免 這樣吃不失控。」

早餐黃金組合 跟著專家吃飽到中午
早餐該吃什麼,才不容易肚子餓呢,由資深編譯 彭馨儀來告訴您。

就是愛吃澱粉!基因演化有根據
喜歡吃澱粉嗎?CNN報導最新研究,發現人類一直都愛吃澱粉,而且可以追溯到80萬年前,原古人類就愛吃澱粉,像是烘烤根莖類食物。

單腳站立全身運動 循序漸進鍛鍊核心
單腳站立可以撐多久時間呢? 立足台灣 拓展國際視野 把時間交給資深編譯 彭馨儀。 看電視別坐著!單腳站立全身運動 一招測試失智!腦損傷影響平衡感 預防骨質流失!練核心提升骨密度 運動不是比賽!依據體能循序漸進 日常養生保健!零碎時間抬腳訓練

肌力流失悄無聲息 靠一招找回來
金雞獨立,跟健康也有關係,立足台灣 拓展國際視野 把時間交給資深編譯彭馨儀。 金雞獨立撐幾秒?肌力流失平衡差 循序漸進提升肌力 間接預防失智症 一招測試身體機能 從簡單模式練起 鍛鍊核心肌耐力 依照體能增加難度

誰說不能吃巧克力? 70%以上護心又防老
我們都知道,零食含糖量高,容易導致蛀牙與肥胖。不過,專家說,有一種零食可以幫助維護腸道,預防失智症,纖維質含量比全麥麵包多很多,那就是黑巧克力。

早餐吃得像皇帝 不吃比吃兩份更胖!
喜歡吃早餐嗎?你的早餐吃得多還是吃得少?美國研究發現,吃兩份早餐,可以幫助大家吃飽飽,又照顧到身材。

教育程度愈高 平均壽命愈長
靜思語第二集,上人有提過,讀書可以醫俗,作詩可以遣懷,古人就知道讀書用處很大,可以豁人耳目,陶冶性靈。現代研究也發現,多讀書,可以活久一點。

添加劑"超"乎想像 多次加工營養流失
你每天吃超加工食品嗎?紐約時報報導,最新研究指出,很多常見病症,像是心臟病、二型糖尿病、癌症、失智、腸躁症,很可能都與攝取高比例超加工食品的飲食有關。

扭轉糖尿病!五件事讓您擁抱健康
攸關健康,提供大家養生之道,立足台灣 拓展國際視野,把時間交給資深編譯 彭馨儀。 養生之道各有巧妙 保持健康靠自己 控制熱量多蔬果 限時飲食排空胃腸 零碎時間做運動 心肺耐力快餐訓練 沖冷水澡加快心率 半分鐘就有效果 掌握運動技巧 肌力訓練不是苦差事 清淡飲食多蔬果 部分加熱營養加分 義大利麵冷了再吃?降低碳水攝取

從睡姿看性格 四成民眾縮如胎兒
你怎麼睡,有可能反映你的性格。英國睡眠專家,做了1000人的研究,列出6種常見睡姿,可能揭露隱藏性格。

大腦也要重開機?一周一次 一分鐘搞定
你認為真正的健康是什麼~日本的自律神經專家說,是優質的血液可以充分被運送到身體每個細胞,生活慢一點,能夠幫助自律神經穩定平衡,血液流動順暢,達到最接近健康的狀態。醫生說,我們的身體擅長適應環境,卻不懂得改變環境,這樣一來,就可能因此把身體拉進負面循環,解方就是重開機。每天早上花1分鐘想像自己的一天、一星期中要有一天重開機,重啟健康人生。

嬰兒潮世代易被詐騙 四不政策嚴守荷包
您有沒有遇過詐騙呢?國外理財專家指出,嬰兒潮世代最容易上當,要特別小心金融詐騙。

失智症八大前兆!防患未然細心觀察
資深編譯 彭馨儀:「情緒起伏變化大,失智前兆仔細觀察。疑心病重出現幻覺,言語爭論口角多。空間判斷出問題反應不及容易跌倒。無預警大額支出,忘記繳費債務增加。前言不對後語,雞同鴨講問題像跳針。忘了回家的路,記憶力降失去方向感。午休時間加長,大腦疲憊靠睡眠修復。不修邊幅脫序行為,健康管理亮紅燈。留意生活大小事,預防失智健康老化。」

失智風險可控!2024年新列高膽固醇.視力不佳
資深編譯 彭馨儀:「失智症年輕化風險因素逐年增加,健康影響社交限縮退化勢不可擋,人到中年慎保健戒除生活壞習慣,自然法則年邁體衰,學會優雅慢老,身動、腦動、互動健康老化遠離疾病。」

說話卡頓不是失智 學習外語刺激大腦
資深編譯 彭馨儀:「忘了要說什麼?訓練認知累積詞彙, 練速度不如說外語,刺激大腦更靈活,雙語溝通學新語言,拓展社交多互動。」

彎腰駝背傷脊椎?端正坐姿訓練核心
當人越來越長壽,與失智共存是很重要的課題,不過當然希望能健康到老才是最好。國外也有研究發現,彎腰駝背,會使得我們的記憶力變差、情緒也會變得不好。到底為什麼呢,把時間交給資深外電編譯 彭馨儀。

腰痛難耐不想動?走路預防再發作
腰痛,讓很多人 生活、工作上非常不方便,除了看醫生吃藥,其實有一項,我們每天都會做的事,就可以有效預防腰痛,把時間交給資深編譯彭馨儀。

麵包控注意!選對原料搭配蔬果 飽足又不發胖
相信有非常多人,早餐首選都是麵包,但其實麵包也算是超加工食品,吃哪幾款麵包,每天最多可以吃多少?把時間交給資深編譯彭馨儀。

鬧鐘響了又按掉?! 利用晨光調整生理時鐘
不管設幾個鬧鐘,早上就是起不來嗎?如何擺脫周一上班上課症候群?把時間交給資深編譯彭馨儀。

竹筒歲月日存善念!有儲蓄習慣睡眠品質較好
您有儲蓄的習慣嗎?國外的研究證實,有存錢習慣的人,就算每天只存一塊錢兩塊錢,也能睡得更香甜。

人生七十當畫家 藝術體驗"繪"長壽
前陣子很流行流體畫,以及讓大人紓壓的色鉛筆著色本。畫畫除了能紓壓,甚至還可能延年益壽嗎?把時間交給資深編譯,彭馨儀。

發脾氣太傷身 血管受損心臟病風險增
靜思語說,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,國外研究更說,氣急攻心,是有科學根據的,愛發脾氣,愛生氣,容易導致心臟病。把時間交給資深編譯,彭馨儀。

早餐8:30前完食 跟著腦專家這樣吃

健康食材懶人包 跟著日本名醫呷百二
日本三百位名醫,票選出10大健康食材,您心中已經浮現答案了嗎?把時間交給資深編譯,彭馨儀。

睡眠不足精神不濟 不老青春靠運動
常聽到逆齡凍齡,歲月彷彿不在臉上留痕跡。年輕的秘密與睡眠非常有關,把時間交給資深編譯,彭馨儀。

健康"腰"注意!長壽體型這樣吃
年紀愈來愈大,怎麼樣的體型,比較長壽?你可能會說,當然是瘦一點苗條一點,可是歐洲心臟雜誌發表的最新研究,和一般認知相反。

植物界分類龐雜 蔬菜只是代名詞?
午餐時間,忙碌的現代人,如何靠簡單的一盤料理,就能營養均衡,還能吃出健康抗老?

《2024循環差距報告》蔬醒時代永續消費
過往吃素往往被畫上等號信仰和宗教,但是在全球化的時代,吃素變成新的飲食文化運動,激起更多人思考和共鳴,開始注重食物來源和永續,開始反省對地球產生不可逆的傷害。蔬食新食代,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自身做起。

《2024循環差距報告》產業轉型永續發展
為什麼循環利用沒有增加呢?因為現在的經濟模式,還是大量生產、刺激消費,每年用更多材料,製造更多物品,尤其現在,有許多發展中的國家還在大量建設中。

《2024循環差距報告》環保志工為地球降溫

過敏突發作?除了吃錯東西還是健康警訊
成人過敏症狀出籠 季節交替病號增,免疫系統日趨穩定 干擾因素引振盪,食物過敏逐年減輕 身體發炎不自知,忙碌生活慢性壓力 身心失調亮警訊,過量糖分誘發過敏 腸道菌叢大崩壞。

發呆不是壞事!年逾八十大腦不老化

早餐前要不要刷牙? 衛生習慣從小養成

森林裡的健康教練 平衡自律神經
您聽過森林療癒師嗎?在台灣也有官方的認證培訓。森療是,我們在森林浴後,用儀器測量口水的壓力荷爾蒙,以及心跳脈搏,用科學證明森林對健康的功效。

醫學期刊研究 COVID後遺症傷智商
您接種了XBB新冠疫苗嗎?本周起各小學陸續開打,但每過一段時間就得再打新冠疫苗,真的有必要嗎?又或者,二度三度確診,會不會很傷身體呢?甚至好像會影響到智商?這些疑問,讓資深編譯彭馨儀為大家解答。

青春與長壽的追尋 就是現在快筆記
有句西方諺語 "You are what you eat",你吃什麼等於你是什麼,意思是「人如其食」。午餐時間,資深編譯彭馨儀,要把日本人長壽的秘訣告訴我們,和吃非常有關。

建構"蔬"適圈!多攝取植物性蛋白質
過了一個年,飲食有沒有什麼改變?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,最近有一篇研究發表,說明中年時期吃蛋白質的攝取量,跟老年時健不健康有關。

2024年怎麼吃 紐約時報公布9大趨勢
2024年該怎麼吃呢,紐約時報做出來九大飲食風尚趨勢。一是小吃風潮,小吃可能是今年的王道。而開發新美食,低風險的方向,可能是朝小而美的餐飲發展,比方說,法國芥末醬Taco Bell塔可貝爾與Milk Bar餐廳合作,推出法國芥末醬聯名彩虹糖。堪稱是一種文化融合。二是水的概念會變得很火。水資源管理將變得更加重要,比如旱耕豆類、仙人掌類零食和穿戴式補水傳感器,都可能掀起熱潮。 三是不同尋常的穀物,富含蛋白質和纖維蕎麥美食,不再僅限於蕎麥麵和薄餅。在紐約市,把蕎麥放在熱巧克力裡面,也把蕎麥調進印度茶或香草做成飲料。有優質的作物蕎麥,就有真材實料,今年全球食品和飲料趨勢報告顯示,會有愈來多愈人捨棄超加工的精加工食品,轉向自然發酵、冷榨油、堅果和豆類製成的漢堡,像紐約就推出無肉漢堡,由藜麥、鷹嘴豆和核桃製成,這種直接看到的食材原料,透明乾淨,將成為2024年的流行趨勢,包括原料標示,也會寫得更透明和詳細。 味道會創造複雜性,比方說辣味,會跟酸甜口味搭配,或將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不同辣椒的味道層層疊加,不會只是單單魔鬼椒而已。 人工智慧AI可能會運用在節省廚房時間,或者讓外出用餐變得更愉快。例如,AI驅動的系統可以讓服務生簡單地與客人交談,並通過語音人工智慧和耳機,增加顧客偏好訊息後的訂單,發送到廚房。 今年的年度色是桃粉色,延伸到食品,年度口味就是桃味,也有人說,櫻花和紫羅蘭等口味將占據主導地位。 今年的年度菜品是湯,或者說2024年是湯之年,也是跨文化融合的完美載體,比方說台北市有以色列餐廳,推出融合台灣風情的菜色,鷹嘴豆麵線,這種跨文化的嘗試,也可以用上原本可能被丟棄的蔬菜,讓喝湯成為一種安慰自己的方式。 其它小潮流包括,酸豆當道,腌漬食物繼續稱霸2024年。今年還會大大使用開心果,產品方便也會比較友善,關照更年期和女性健康。

快時尚的代價 搶救環境尋找新價值
有沒有想過,衣服不穿的時候,可以和咖啡渣、蛋殼一起變成堆肥?每個人的衣櫃中可能都有一條牛仔褲,或許還不止一條牛仔褲。世界牛仔褲之都,中國大陸廣州的新塘,是一個70萬人口的城鎮,到處是大大小小的工廠,在做牛仔褲的加工生產線,一年生產超過2.6億條牛仔褲。美國時代雜誌做過研究報導,發現牛仔褲的製成,因為要不斷刷洗,所以要用到大量的水,生產一條牛仔褲,平均要耗費1萬8900瓶水(3480升水),如果用成人每天要喝的水量兩公升換算,那麼一條牛仔褲的耗水量,就等於是一個大人接近5年的喝水量。如果放大到整個時尚產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,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算過,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%,這比全球航運和航空旅行的總和還要多。這些衣服中的大部分,大約84%,最終都被丟進垃圾掩埋場或焚化爐。而光是在美國,每年就有超過1千1百萬噸的紡織品被掩埋處理。 如果能把這些衣服和廚餘,一起送進堆肥,一定可以減少時尚產業對地球環境的破壞,所以現在包括H

睡姿大解析! 與睡眠品質有關係

左側睡要注意! 研究顯示容易做惡夢

全球觀點知識共享 每周一帶您看遍世界
午安,我是馨儀,很榮幸在2024年的第一天,帶大家看世界,從今天開始,我們約定,每個星期一中午,一起掌握世界脈動。